close

  天山網訊(記者蘆陽 劉陽報道)每年年終,伴隨著鐵軌枕木的鳴響和公路上車流的穿行,大批外來務工人員離開新疆庫爾勒市,踏上了返鄉的歸途。隨之遠行的不僅是一腔濃而化不開的鄉愁、一疊厚實的錢幣和一肚子說不盡的打工往事,同時也有這個城市豐盈且充實的勞動力。然而,當打工者家鄉變得越來越好時,庫爾勒市是否依然是外來務工者的選擇舛帳心芊癯晌辦公室出租塹牡詼氏縋囟嗄甑拇蜆ど鬧杏址⑸四男┠岩醞車墓適�12月19日,記者來到返鄉人群的聚集地,就這些問題深入採訪了多名外來務工者,聽聽他們苦辣酸甜的打工生活。
    苦 醫療難餐飲設備保障
    網站優化記者在採訪中發現,一些患病的打工者,因小病久拖不治終成頑疾。
    建築工人李先生說,8年前,他在庫爾勒市當建築工人,由於工作量大,休息時間少,他的一個工友經常出現胃部不適的癥狀,便到一家小診所求醫,醫生按照“胃潰瘍”治療,卻始終西服不見效果。直到胃疼難忍去大醫院檢查,才知道自己是胃癌晚期。
    “得知這一消息後找房子,我嚇壞了,趕緊去醫院給自己做了一個全面的體檢。”李先生說,當他得知自己也患了癌症,也沒了去與病魔鬥爭的決心。
    庫爾勒並不缺醫少藥,醫療機構也很健全,然而,正規醫院高昂的醫療費,讓許多打工者望“醫”興嘆。
    此外,採訪中記者發現,庫爾勒市許多聘用外來務工人員的企業,醫療保險的實際購買率相當低。而這也成為庫爾勒市許多打工者醫療健康沒有保障的原因之一。
    如今,打工者是庫爾勒市生產建設的主力軍。但對於他們來說,如果沒有健全的醫療保障,一次工傷或是一場急病,都可能讓他們多年的辛苦操勞付諸東流。
    辣 有心無力
    “庫爾勒市真的很美,對於這個充滿生機的城市,我很留戀。”12月19日晚上6點,裝修工人老周站在火車站前的廣場上,眯著眼望著遠處的高樓,手裡和身上都拎著或扛著行李,他等候的K170次列車將在兩小時後出發。
    周繼先是陝西西安人,今年52歲,朋友都叫他老周,在庫爾勒市的一家裝修公司做木工,完成一家木工活大概可以獲得6000元收入。
    周繼先經常用“天涯淪落人”來形容自己,他打趣地說,來庫爾勒快十年了,有技能的人慢慢在庫爾勒市扎根,而僅有初中文化的他“仍力氣吃飯”。但是值得欣慰的是,現在慕名找他幹活的人越來越多。他想留在庫爾勒市,可他的兒子卻不願意。
    周繼先說,他身邊的工友不願離開庫爾勒市的人占多數。一則,因為家鄉的工作機會很少,特別是對他這樣的大齡工人而言。二則,因為缺乏其他技能,他們即使回到家鄉,也難以找到工作。
    由此觀之,對於來庫爾勒市務工數年仍未扎根的人而言,庫爾勒市令他們留戀卻難以融入;而對於年輕的外來務工者而言,庫爾勒市雖繁榮卻留不住他們的心,一線務工者“老齡化”或成趨勢,可謂心有餘而力不足。
    酸 思鄉情切
    許多務工者懷揣著打工夢來庫爾勒市,同時也載著鄉愁。往往在面對親人的思念時,是去是留才會顯現答案。
    電工何軍帶著給兒子買的禮物,坐在自己的行李箱上。還有一個小時,駛向家鄉的列車將發車。提及等候在河南老家的妻兒,他嘴角漾起幸福的微笑:“連續三年都沒有回家了,即便現在還沒站在家鄉的土地上,我也很興奮。三年不見,我的兒子都已經上小學了,馬年一家人終於可以團聚了。”
    去年春節,他與兒子有個約定,如果兒子期末考試能取得滿分,他就送兒子一個電子閱讀器。前幾天,老何接到兒子的電話:“爸爸,你放心,我對這次的考試很有信心。”老何欣慰之餘,也帶有絲絲的愧疚。來火車站前,他特意買了一個電子閱讀器。
    與親人兩三年才能相聚一次,他沒有一天不在思念遠在河南的妻兒,在他看來,再貴重的禮物也難以彌補他對兒子的虧欠。
    對此,同在庫爾勒市的甘肅籍打工者高敏也深有感觸。如今以洗車為生的她告訴記者,她已經有四年沒有回家了,打工期間,最牽掛的就是家鄉的母親和孩子。
    2009年,高敏離開甘肅老家時,孩子只有3歲。之後她4年未曾回家,“一個月賺2000元左右,為了給女兒攢讀書錢,我不能回去。”今年3月,高敏總算回了趟家,可女兒的一句“你好像是媽媽”的話,深深地刺痛了她的心。“打工的4年間,雖然我是為了給女兒以後創造好的學習環境,但最終還是忽略了對女兒的關心和教育。”高敏傷心地說。
    甜 掙上錢了
    “每年年終時,最擔心的就是老闆拖欠、克扣我的工資,但是今年不錯,我拿上了全額工資,可以回家過個好年了。”看著一沓厚實的錢幣,煤礦工人馬金福露出了笑臉。
    馬金福說,3年前,他放棄了家中的幾畝薄地,隻身一人踏上了外出打工的道路。道路上的磨難與艱辛只有自己知道。他說,在庫爾勒市打工期間,他已經換過5份工作了,但是最後還是選擇了煤礦工人這個職業。“雖然這個職業很危險,但是收入高,並且生活開支不多,能存上錢,月薪在4000元以上。去年年底回家,我給父母買了很多新疆特產,老兩口別提多開心了。”馬金福慶幸自己來到庫爾勒市打工,而沒有留在河北老家。
    馬金福在老家以種地為生,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,但一年的收入卻捉襟見肘。“清晨5點左右,我和父親一同吃完早餐便下地幹活了,直到晚上8點多才能完成一天的耕作任務,既辛苦又忙碌,可一年的收入人均不足一萬元。”
    在馬金復來,一個選擇就有可能改變其境遇,“假如我現在還在老家種地,過四萬的年收入,我想都不敢想。至於未來,我的想法很簡單,就是希望工資一年比一年高。”馬金福說,年過完了便會回來,感覺庫爾勒市已經成了他的第二故鄉了。  (原標題:庫爾勒市打工者的苦辣酸甜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ku37kutgv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